1. 首页 > 今日星座 > 文章页面

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星座配对爱情塔罗星座合盘紫微斗数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常应常静,常清静矣。,以及常清静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常清静经: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何解释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常清静是什么意思

译文:用清静的真心照应外物,那么外物就是清静的,内外都获得清静,才是真正的清静。

真常应物,真常如镜应物不二念、不分别。即是真常得性。常应而且常静,恒常清静。出自《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仅五百九十一字。是道教炼养术重要资料之一。《清静经》正文起首一句就是“大道无形”而定了全经格调。经文不讲有为的修养方法,而是要人从心地下手,以“清静”法门去澄心遣欲,去参悟大道。经中以发挥“清静”两字为主,简明地叙述了道家修心养性的基本原则。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要去除这些牵扰,获得“清静”,必须“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达到“心无其心”、“形无其形”、“物无其物”,“唯见于空”的境界。

但是,有“空”存在,还不究竟,还要“观空亦空”、“所空既无”、“无无既无”才能“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直至进入“常清静”的境界,如此“渐入真道”“名为得道”。

清静经分段解读

能遣之者,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

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唯见於空;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

所空既无,无无亦无;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

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太易先生解读:

将求生之欲遣除,则五欲三毒消逝无影。可以见到先天元神与先天一炁之母——至精。

至精才是道炁本质,宇宙根源,一旦见到至精,可以获得如下证验:

一、内观不见“我”心之存在,

盖因“我”者后天元神,是先天元神沉淀了记忆的状态,是至精所化;

二、外观不见有形身体,

身体也是至精较粗犷之排列,以血脉的形式传递,还是后天元神的一部分;

三、远观不见外在万物之存在,道眼所见,无非至精之所化。

见到至精之后,还不是终极一步,这还是无为法证道九重境界里面的第四重,此时之进步,在于观空。此“空”乃是至精左旋右转两种“象”的中间。

一旦破除空“象”,直接进入“观无”境界。此时之无,乃是至精创生万象幻境的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就是老子说的“信”。“信”与至精若即若离,似一非一,故称为“无”。

一旦破除“无”之象,则即刻进入“观无无”境界。无形之至精乃是“无”,承担身体运转的有形之粗精,也非肉眼可见,亦是“无”,此之“无无”,则是至精与有形粗精的结合体。

无之又无,无无之象可破,则两精相搏,至精与粗精合而为一,此时需要将“观无无”转为“观常寂”。

大道全体,具有“寂兮寥兮”的特性,寂寥至“常”的程度,寂寥之中将生出一个新的万有主宰,他是万有真源,可以创生世界而不被创生,可以顺天应命孚佑造化,也可以逆天改命,杀生无忍。这个主体,道学称之为“阳神”。

阳神从观常寂中而生,一旦他出现,因因相续之流就终结了,常寂之象,也就宣告破解。

到这里,此后还有功夫否?经文明明指出,还有绝顶一步,正是“观无所寂”。无为法九重境界可以有多种表达,“观无所寂”也是一种表达。无所寂是“常寂”的升华,有常,即有非常,常寂一旦做到,非常寂也就同步出现,

如何破之?

依《清静经》表达的无为法,此时已经证到无欲真静,这种“无欲真静”,不是初级或者中级的“无欲真静”,有身就有大患,有大患就不能彻底无欲。

在“观无所寂”这一步,行者的身体已然渐渐溶解进阳神里面,无身即无患,无患才可以真正彻底的无欲。

此时之阳神,是真正的常存不朽,称为“真常”。真常神通广大,可以行“生育天地”之功,但仅仅是神通而已,并没有达到“精通”之终极境界,为何?

盖因还有阳神虽已真常,但还有微妙之象。没有办法,还得重回人世间,行积功累德之“应物”功夫。这样子“应物”,目的是在积功累德之过程,以一己之力,影响天下气运,能做到如此,“神通”亦将化为“炁通”。

所以“观无所寂”的心髓,全在于以“真常”去应物。在真常应物的过程,出现“得性”之体悟,刹那明白物我同源,隐现一致,天下万物即是己之身体,一切无非法,所有都是自然,众生无非过去之自己,自己无非众生之将来,全部生灵都终将证道,物性无非己性。不但悟到,而且证到。

如此方才是“得性”。一旦“得性”,即宣告功德圆满,阳神真常之象顷刻即破,行者证入大道之中、无极之野。此时,与至精相通,进入“精通”之境。

“精通”之境有何证验?

一、与古今将来所有地方一切证道之真人同体共用,在不生不灭而又生生不灭的境界里面,随顺众生之感而应之,应之即静,静即是应;

二、在常清静之中,长久地注视着一切生命,使之终将朝着大道之最中央回归。这是永恒的大道家园,在道学之净土里面,等同于神洲净土。

文始法脉*大道家园*太易先生

出自道家的《清静经》

《清静经》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关于本次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和常清静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