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孔捷生为何去美国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孔捷生为何去美国以及孔捷生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孔捷生的主要著作孔捷生的人物生平孔捷生为何去美国(1)小说集《追求》,1980,广州人民出版社
(2)小说集《普通女工》,1984,上海文艺出版社(1)《南方的岸》,1983,北京出版社,十月丛书
描写了几个知青经过动乱岁月的不幸后,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
(2)小说集《大林莽》,1985年5月,花城出版社(广州)
叙述海南生产建设兵团5名知青奉命进入莽莽林海勘察的历史悲剧。
作品以沉重的感情,揭示了这些知青的虔诚、狂热以及精神上痛苦的裂变,给那个动乱年代留下了血的印记。《在小河那边》
《血路》
《孔捷生杂文》
《龙舟与剑》
1968年,赴广东高要县农村插队务农。
1970年,海南岛建设兵团长征农场农垦工人。
1974年,回广州。
1976年,广州展华锁厂工人。
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0年,调作协广东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员。
广东省文联委员,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专业作家。
1989年,移居美国。
移居美国可能是为了创作需要
孔捷生,1952年生于广州,当过水乡插队知青、海南兵团知青、广州工厂工人。文革后发表文学作品,曾获1978年度、1979年度两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曾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出版过多部小说、散文集。1980年代末移居美国。
原题
追缉国家公敌
作者:孔捷生
这个故事与我的青春履痕重合,琼崖知青岁月挥不去它的影子——越战。海南岛与“抗美援越”前线的距离,决定了国家不在此投入长线建设,时刻“备战备荒”。这使已被革命绷紧的神经更加敏感,使清苦的知青生活更为艰辛。这一代的集体叛逆正萌生于斯。
在遥远大洋彼岸,我的同辈人也在质疑国家话语。他们在越南战场抛洒的青春热血,真在捍卫某个崇高价值?美国介入印支半岛始于艾森豪威尔。及至肯尼迪时期,他宣称为遏制共产主义扩张,越南是“民主试验场”和“考验美国力量和意志”的地方。这种宏大词语堪与冷战对手鼓吹的“世界革命”、“把红旗插遍地球”交相映衬。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