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今日星座 > 文章页面

杨健侯的传人资料(杨健侯太极拳传人)

大家好,关于杨健侯的传人资料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杨少侯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氏太极拳的拳谱杨健侯的传人资料

杨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的。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他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目前国家体委正式公布的48式、24式以及在许多场合表演的,都是这种杨式太极拳或由其演化而来。杨式又派生出吴式太极拳。

杨福魁(1799年-1872年),字露禅,河北永年人,就学于陈长兴。杨露禅自幼好武,因家贫,迫于生计,在广平府西关大街中药字号“太和堂”中干活。这药店为陈家沟人陈德瑚所开。陈见杨为人勤谨,忠实可靠,又聪明能干,便派他到陈家沟家中做工。适逢陈长兴借陈德瑚家授徒。杨心中十分羡慕,有心拜师学艺,但一者事繁,二者又怕陈不收自己。他虽然懂得江湖禁忌但因学艺心切,便在陈氏师徒练拳时,在一旁观看,用心记下某些招式,无人时便私下练习。久而久之,竟有所得。后被陈发现,见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大胆摒弃门户之见和江湖禁忌,和陈德瑚商量,准其在业余时间正式学习太极拳。

1、起式(一)左脚分开半步(二)两手慢慢前平举与肩同高(三)屈腿下蹲两手下落按到腹前

2、左右野马分鬃(一)①转腰抱手收脚两手上下合抱②转身上步③弓步分手指尖与眼同高(二)①转腰撇脚②抱手收脚上手高与肩平下手与腹平③转腰上步向前迈出一步④弓步分手前手心斜向上与肩平后手按在胯侧手心向下(三)①转腰撇脚②抱手收脚③转腰上步脚跟轻轻落地④弓步分手眼睛注视前手的指尖

3、白鹤亮翅(一)向前抱手后脚跟半步脚掌落地(二)重心后移坐腿转腰分手(三)转向前方虚步亮掌前脚脚掌虚点地面

4、左右搂膝拗步(一)①右手前摆②两手交叉抡摆腰向右转前脚收回手摆向侧后方③上步屈臂收手到肩上④弓步搂手推掌(二)①轻轻地转腰撇脚②摆手收脚眼看后手与头同高③上步曲臂收手到肩上耳旁④弓步搂推指尖与眼同高推到中间轴线上(三)①转腰撇脚②摆手收脚③上步屈臂④弓步搂推

5、手挥琵琶(一)后脚跟近半步(二)重心后移两手交错交换(三)虚步合手两手成侧立掌

6、左右倒卷肱(一)①撤手转腰翻掌②提脚退步屈臂收手③坐腿虚步推掌(二)①撤手转腰翻掌②屈臂转腰提脚退步③坐腿虚步推掌(三)(四)动作同(一)(二)

7、左揽雀尾(一)转腰分手(二)抱手收脚支撑困难时可脚尖点地(三)转腰向前上步脚跟先落地(四)弓步棚手(五)转腰摆臂两手送到前边去翻转手心相对(六)坐腿转腰后捋两手摆到身体侧后方(七)转身搭手仍转向正前方右手心贴在腕关节内侧(八)弓步前挤两手两臂撑圆(九)坐腿引手(十)弓步前按腕与肩高

8、右揽雀尾(一)转身扣脚分手(二)坐腿抱球收脚(三)转身上步(四)弓步棚手(五)转腰摆臂两手送到前方翻转相对(六)坐腿转腰向下向后捋(七)转腰两手合在胸前正向前方(八)弓步前挤(九)分手坐腿后引手也叫后棚(十)弓步向前推按

9、单鞭(一)坐腿转身扣脚左云(二)坐腿转腰向右云(三)翻掌勾手收脚勾尖向下左手掌心向内(四)转身上步(五)弓腿翻掌推掌

10、云手(一)坐腿转腰左手下落向右云摆画弧勾手分开(二)转腰向左移动重心两手交叉向左画狐摆动到左侧后翻掌收脚并步(三)向右转两手交叉向右摆动到右侧翻掌出脚开步(四)转腰向左云到左侧后翻掌收脚并步(五)转腰右云翻掌出脚开步(六)转腰左云翻掌收脚并步并步相距20厘米

11、单鞭(一)转腰右云(二)翻掌勾手提起左脚跟(三)转身出脚上步(四)弓步翻掌前推

12、高探马(一)跟步翻掌两手心向上(二)坐腿屈臂收手(三)虚步推掌左手收到腹前

13、右蹬脚(一)穿掌活步脚尖脚跟向左侧移动(二)落脚弓腿分手(三)抱手收脚(四)蹬脚分手方向右前方30度

14、双风贯耳(一)收脚并手两手翻转向上(二)落脚收手握拳(三)弓步贯拳弓腿和贯拳的方向右前方30度

15、转身左蹬脚(一)坐腿转身分手扣脚眼看左手(二)抱手收脚重心后坐(三)分手蹬脚方向左前方30度

16、左下势独立(一)收脚摆手提勾(二)出脚落手(三)仆步穿掌(四)弓腿挑手(五)独立挑掌膝关节和肘关节上下相对小腿自然下垂脚尖脚面展平

17、右下势独立(一)落脚转身摆手提勾(二)右腿向右侧伸出右手微下沉(三)仆步右穿掌掌指向右侧虎口向上掌心向前(四)弓腿挑掌起身前脚尖外撇后脚尖内扣重心前移后手勾尖转向上(五)独立挑掌左手左腿一起向前上方提起手是侧立掌脚尖斜向下右手按在体侧

18、左右穿梭(一)①向前落脚脚跟着地脚尖外撇②抱手收脚③向右前方上步脚跟落地两手分开④弓步架推掌方向右前方30度右手举架在头的前上方(二)①撇脚落手转腰②抱手收脚③上步挫手④弓步架推掌方向左前方30度

19、海底针(一)跟半步落在中线上(二)坐腿转腰提掌成侧掌提到肩上耳旁左手落到腹前(三)左脚前移半步成虚步右掌向前下插掌上体略向前倾

20、扇通臂(一)上体立直提手收脚(二)上步翻掌(三)弓步推掌

21、转身搬拦捶(一)转身扣脚摆手(二)坐腿握拳右拳停在腹前拳心向下(三)摆脚搬拳搬到身前拳心向上左掌按在体侧(四)转身收脚摆手收拳(五)上步拦掌拳收到腰间(六)弓步打拳拳心向左拳眼向上

22、如封似闭(一)穿手翻掌翻转向上(二)坐腿收引(三)弓步前按

23、十字手(一)转身扣脚(二)弓步分手(三)交叉搭手(四)收脚合抱

24、收式(一)翻掌分手(二)垂臂落手(三)并步还原

杨式四十式拳谱起势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搬拦捶如封似闭斜飞势肘底捶倒卷肱左右穿梭左右野马分鬃云手单鞭高探马右蹬腿双风掼耳左分脚转身右蹬脚海底针扇通背白蛇吐信右拍脚左右伏虎势右下势金鸡独立指裆捶揽雀尾单鞭左下势上步七星退步跨虎转身摆莲弯弓射虎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收势练习

杨式太极拳是一种系列性的拳种,要想了解它、学习它、研究它,那你就的全面的掌握它。如果你想利用太极拳锻炼身体,学一个中架就完全可以了。杨式太极拳的学习程序是先学中架、再学提腿架、大架、快架、散手一时短打,在中架学好后,四隅捶、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撩挎八卦掌即可和其他架子穿插着学,最后学习小架。动作名称顺序与中架相似,是在中架、提腿架、大架具有相当基础之后,为增加功力而深入练习上盘、中盘下盘综合运用提高的拳架。此架一直秘不外传,仅传入门弟子。其特点是速度快、姿势低、步子比中架要大。全套要在三分钟内一气呵成,故称快架。因架势即低又快,姿势与中架、提腿架、大架有明显的区别,它可以在实战中用任何一势封住对方上中下三盘的进攻。同时可以用任何一势击打对方上中下三盘。在演练速度上,除整体动作较快之外,很多动作定势要带发劲。据说,杨班侯在打四玉捶时,四捶听起来是一个声音,使人目不暇接此架难度较大,长功较快,实用性强。即使中架、提腿架、大架功底较好,初学也难较快适应。必须先分段练习,随着功力增长,渐至一气呵成,此拳架功夫越深,速度越快。杨式太极拳快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练方,是练平方提腿架练的是立方,快架练的是平方,平方和立方就构成了立体方。杨式太极拳的学习程序就是先学中架中架练的是圆;再练提腿架,提腿架练的是方;然后再练大架,大架又是练圆;接着再练快架,快架又是练方这一平圆一立方,一立圆一平方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太极功夫这种太极功夫就是太极拳。

太极撩挎八卦掌

在太极拳中占据者非常重要的地位,撩挎八卦掌在太极掌中为第四掌。太极掌的第一掌是无极掌、第二掌是太极掌、第三掌是九宫掌、第四掌是撩挎八卦掌。太极掌的功用:一是练身法、步法、手法、眼法。二是练缠丝背丝扣、迎敌。撩挎八卦掌在太极丹田功中为第五套。撩挎八卦掌可以单练,一是练缠丝,二是练背丝扣,三是练发劲,四是练招势,五是练左腾挪、右闪战。十个要领:提顶、敛臀、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塌腰、松胯、沉气。

十个准则:松、沉、柔、匀、圆、稳、正、实、灵、健。

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手眼、身、法、步,高度概括了练拳和推手必须注意的五个方面,现依次说明。

杨式太极拳的掌要求五指自然伸直,指间稍离,掌心稍窝,五个手指基本在一个平面上。掌型有如下八种:

A、坐腕立掌:坐腕,手心向前。这种掌法运用较多,一般前推均用此掌,如按式的双掌;搂膝的推掌等。

B、不坐腕的立掌:不坐腕,有前立掌,手掌向前微俯。如倒撵猴式的前掌;有手心向左右的立掌;如肘麻捶式的上掌等。

C、坡掌:手背成坡形,手心斜向前下。如抱虎归山式左推掌。坡掌在拳式中运用是很多的。

D、仰掌:手心向上的掌,如高探马式的后拉掌。

E、俯掌:手心向下的掌,如白鹤亮翅式的左掌,搂膝掌等。

F、横掌:手心向前,横向摆掌,如白鹤晾翅的上掌。

G、扣掌:掌根向里微扣,如转身摆莲式开始的双掌。

H、垂掌:指尖向下,如海底针式的插掌。

不同的掌有不同的劲点,分清劲点所在之处,能有助于意到气到劲到,比如坐腕立掌的劲点在全掌,横掌在小指一侧,坡掌在掌心,俯掌在虎口或小指一侧等等。无论是练拳和推手,掌握掌的劲点是十分重要的。杨式太极拳要求手出有名,手打的方向,位置具有攻与防的意识,所以对手掌的仰俯、手的前后左右运转要讲究用意,不宜随意出手,不能象做体操那样,简单的完成动作了事。杨式太极拳,拳的握法是四指并拢,向手心卷屈,大指压住二指第二节,松松握住。杨式太极拳用拳的动作也很多,除太极五捶外,还有打虎式、双风贯耳、上步七星、弯弓射虎等式。

杨式太极拳用拳的类型有:

A、立拳:拳眼向上或向下为立拳,如进步搬拦捶式有拳二弯弓射虎式左右拳等。

B、扣拳:拳腕稍向里扣,如双风贯耳式双拳。

C、仰拳:拳心向上,如撇身捶式有拳。

D、杨式太极拳的出拳均含意念和劲点。比如立拳一般在拳面,仰拳在拳背等。杨式太极拳的勾手做法是五指并拢下垂,勾尖朝下,如单鞭式右直勾手。勾手的劲点在腕根。

4.手的动作杨式太极拳手的动作非常丰富,无式非手,概括起来大体有:掤、捋、挤、按、采、挒、搂、搬、拦、封、抱、撇、叠、云、探、托、分、贯等。所有手的动作都有它的实际练习内容,都须贯注意念,掌握劲点所在之处。比如掤手,意念和劲点在挠骨一侧。捋的劲点在左手背和右手腕根小指一侧,挤的意念和劲点在有腕、小臂外侧,左手心。按的意念和劲点在双手手掌,其他不一一赘述。杨式太极拳十分讲究眼法。相传杨公澄甫与人推手或交手,发劲时眼向对方一看,对方受力则向他眼看的方向跌出。从杨少侯遗像看,他的双目似有精光射出,这是长期练习眼法及内气贯注充盈的结果。

杨公澄甫说:“目光虽然向前平视,-有时当随身法而转移,其视线虽属空虚亦为变化中一紧要之动作,而补身法之不足也。”

杨式太极拳对眼法的要求是:

L、眼向前平视。一般情况下,眼是向前平视的;通过前面的手向前看去,关顾到手,但不死看着手。眼也有向前下看的,要根据具体拳式具体的主手动作具体确定眼看的方向。

2.眼神处于动态之中,眼转动的原则随身法。身动眼随,身向那个方向,眼向那个方向望去,太极拳的运行是不断前进后退左右转动的,而前进后退,左转右旋均靠腰身带转,眼的左顾右盼需随胺身的转动而转动。

3.眼与意一致。眼是心之苗目,心有所思,眼有所注,眼与动作不合即内外也不合,眼法在推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需注意对方的上中下部,密切注意对方的顺背,在动态中抓住有利时机使对方处于背境。

4.眼法自然。运用眼时不瞪眼、不闭眼,精神内含。眼神的正确运用与虚灵顶劲有关,虚灵顶劲,精神能提起,则眼自然有神。杨式太极拳的身法在拳中起决定作用,身法的身在这里是指人的中部,即从肩背至胯部。从生理学上说,身是五脏六腑所在之处,包括肩、背、胸、腹、脊、腰、胯等重要部位,传统理论所提出的尾闾中正、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松腰胯、敛臀、吊裆,均针对中部要求而言的。对于这些要点,杨家先辈们已有详尽的论说,这里不再重复。

这里重点谈身法中的腰的运用。杨式太极拳传统拳论中说到腰为轴,为主宰:刻刻留心在腰间。要求“腰顶穷研生不已”。腰的重要性普遍为世人所公认,以致武术界有太极腰、八卦掌之说。但要把腰练到拳的动作上,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杨式太极拳的动作要求腰带手脚,一般手脚不妄动,少动,靠腰带动。这种练法不但练架子能有最佳的健身效果,更主要的是在提高防身技击水平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杨式太极拳要本手一般只上下转换移动,腰的转动带动手的转动,比如云手,是典型的腰带手运转的拳式。腰带脚也一样。虚步的前脚掌一般没有独立的动作,靠腰去带转。

总之,腰带脚、手、身、头等。腰一动则全身皆动,腰一转全身皆转,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个别动作腰带主手转动,另一手向另一方向转动,但这种情况不多。

杨公澄甫的《太极拳使用法》书中说:“腰如车轴四肢如车轮,如腰不能作车轴,四肢不能动转;自己要想车轴转,可多浇油腰轴油满方好,用意细细体会自得之,勿须教也。”本书关于架式练法文字说明把说明腰的动作放在首要位置加以阐明,希望能在这方面对学者有所帮助。

对于身法中涉及呼吸的方法问题,杨式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呼吸自然。对于呼吸与动作是否要配合的问题只要气的出入自然即可。杨式太极拳讲的是意到气到、气到劲自到,从这个意义上说动作与呼吸没有关系,呼可放人,吸也可放人。拳论上有“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拏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也放得人出”。手眼身法步中的“法”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招法,指整套拳架中的一招一式的展法;一种是将“身法”合为一内容,指用身的方法。作者根据传统的说法采用第一种说法。

练杨式太极拳时必须懂得拳式中每一招一式的实际含意,主要是指其明白技击作用。当然每一招法可以演变为若干使用法。这里的法,是指杨公澄甫的《太极拳体用全书》中所述的每一招式的用法,对方如何击来,我如何站位,如何出手,出脚,化解还打等。练拳时,要有攻防的意识,这当然是“假设敌”。这种假设敌的练法,能使人集中精神,心静用意,增加兴趣,久久练习,不觉乏味。

必须指出,运用杨式太极拳与人推手、交手,并不拘泥于现成的法,届时因对方的变化而用“法”,招法熟练前后、左右、上下均应物自然,不想法而法自到;随手凑效。但要先懂“法”,后法自然而然而至。《太极拳论》中“由着熟而渐悟僮劲,由懂劲而皆及神明”。这里的“着熟”是“法”要先着熟,这是学拳的必经之路。多为拳的根,杨式太极拳的步法有以下7种:

1.开立步:两脚平行站立,脚尖朝前,虚实不分,起势、合太极式的步法为开立步。

2.弓蹬步:这种步是杨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使用最多,具体做法是前脚脚尖朝前,后脚在前脚外,脚尖方向与前脚脚尖方向成约45°角,两脚的直线距离是练拳者自然裆的距离。前脚弓,后脚蹬,前弓脚小腿与地面垂直,前弓的活动限度为膝盖不能超过脚尖。

3.前虚后实步:这种步法分左、右虚步。左虚步的做法是,有脚踏实,左脚提起向左前方伸出半步,以脚掌点地,如白鹤亮翅式的步法。以脚根点地,如肘底捶式。左有脚易位为右虚步。这种步法要求后腿坐实,前脚不全虚,也具有支撑的力量。杨式太极拳的左、有虚步,前脚都不是全空的,都要分担身体的重量。实腿分担的重量多些,虚腿分担的重量少些,多与少看架子的高低及以自己尾闾中正,转动自然为合适。

杨式太极拳的步法中没有实腿分担占身体重量百分之七十,虚腿分担百分之三十这一类的说法。

前虚后实步还有一种是后脚实,前虚脚全脚掌着地的,如倒撵猴式。

4.横行步:两脚平衡站立,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右实左虚,两脚尖均向前。如云手式。

5.独立步:单腿直立,一脚提起,膝与胯平,脚向里收,脚尖自然朝下。如金鸡独立式。

6.仆步:接前弓后蹬步,后脚外撇坐实,身胯下蹲,前脚脚尖向前,身稍向一侧俯。

7.骑马式:两腿开裆如骑马式,这是转换过程中所出现的步型,两脚还是分虚实的。如云手的动作过程中有此步法。

杨公澄甫《太极拳之练习谈》中说:“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如猫行,体重移于左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移于右者,则有实,而左脚谓之虚。所谓虚者,非空;某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所谓实者,确实而已,非用劲过分,用力过猛之谓。”在《太极拳十要》中又说:“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杨式太极拳对步的要求要分清虚实,下盘有根;使虚实转换清楚,绝不轻浮。

杨式太极拳的步有进退二法,进步必后坐使前脚变虚,腰带脚掌转动摆好位置后,后腿往前送身体重量至前脚,前脚承担全身的重量,后提虚脚动步。动步时不往前脚靠近,而是向前迈到确定的位置。《太极拳体用全书》的执笔者郑曼青先生有一首《体用歌》讲到了步与前进法,“我有一转语,今为知者吐,涌泉无根腰无主,力当垂死终无补……足欲向前先挫后……”这反映了他跟杨公澄甫学拳和协助杨公澄甫写书

得到杨公澄甫传授的精辟体会。涌泉在脚掌中,涌泉有根则步有根,步有根则腰才能有转动的基础,而脚要前进,首先身要向后坐。这种前进法是杨公澄甫所授的家传练法。本书所传的进法也是这种方法。

退步,前脚提起向身后退一步,不向后脚靠近,直接向后落到确定的位置。这种进退步,在述架

势时结合实际再加以具体说明。

掌握了杨式太极拳的“手眼身法步”的要求,就能对杨式太极拳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有利于今后学习拳架和推手。至于杨式太极拳关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要求比如头、肩、肘、胯、裆、膝等,结合拳式再述。

杨健侯是职业拳师,传人中有不少高手,但他们大都根据杨健侯的指示拜杨澄甫为师。其中著名者有张钦霖、田兆麟、牛春明等。分别介绍如下:张钦霖(1887—1969),河北省邢台县大石头庄人。l906年到北京杨健侯家中佣工,从杨澄甫学>--3太极拳。“民国三年,有湖南名拳师万某……至杨师家中指名与杨澄甫相较……时张师随侍在侧……毅然出而相对……甫一接手……万之手腕已为张师所挫矣!'(王延年著《杨家秘传太极拳图解·张师钦霖小传》)。通过此事,杨健侯认为张钦霖“系可造之材,于深夜即唤之于秘室中,乃以祖传太极拳秘势绝招全部授予”(引文同前书)。

后来,张钦霖“得识金丹派左一峰先生,学习内功,练习吐纳之术,因其能与太极拳贯通运用,自是拳术更精”(引文同前书)。

1925年张钦霖到山西经商。1929年参加国术比赛,轻取山西徒手冠军。胡耀贞、王善文、李云龙、刘志亮、王延年等人先后拜张为师。

1949年王延年远去台湾。自1951年始,在台湾圆山教太极拳,张钦霖的杨派太极拳遂风行台北、台南、高雄等城市,后来又传到英、美等国,是早期在海外普及较为广泛的一支杨派太极拳。王延年又编著《杨家秘传太极拳图解》,l972年10月出版,是一部内功与太极拳相结合的拳书。书中所载张钦霖太极拳分三段,计127式。具体练法和本书亮点,我在《太极拳书目考》中已有详细介绍,见该书151页~l61页,读者可参阅,这里不再多赘。田兆麟(1891-1959)名绍先(一作少轩),满族,北京籍。l3岁在旗营当吹鼓手(旧时军中乐队),后到杨健侯家中佣工,跟杨少侯学太极拳,常遭责打,健侯悯之,遂改由己教,所以田兆麟的拳势是杨健侯的“中架”。1917年,杭州浙江公立工业学校校长许炳堃聘请杨健侯来校教拳,适健侯患病,遂荐田兆麟应聘南下,从此,田兆麟即在杭州、上海等地教授太极拳。田兆麟是最早把太极拳传到南方的拳师,毕生为弘扬太极拳事业而辛勤劳作。因文化关系,本人没有著作。他早年的学生蔡翼中曾编著《太极拳图解》,l933年由上海吴承记书局出版。书中对田兆麟所授91式杨派太极拳式予以图解,说明练法用法,文字浅显,动作规范,拳照清晰,便于读者学习。

陈炎林编著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1949年1月上海国光书局出版),介绍的拳势是按田兆麟的弟子石焕堂等人的拳照勾描出来的。拳理部分大半源于杨健侯赠予田兆麟的《太极拳谱解》。书中对杨澄甫的“大架子”、杨健侯的“中架子”、杨少侯的“小架子”都有具体说明。

笔者在拙著《太极拳书目考》中对陈炎林编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蔡翼中编的《太极拳图解》都有详细评点(见该书128~140页,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从中可以得知田兆麟所传杨健侯拳势拳法拳理。牛春明(1881~1961),满族,北京人。幼年因家境贫寒,曾学过园艺和多种手工艺。21岁在国施医院学习骨科。此前曾向杨健侯学过太极拳。l907年经医院介绍,北京消防队聘请牛春明为医士,适逢杨健侯也被消防队聘请为武术教练,牛春明遂得杨健侯进一步的指导,后拜杨澄甫为师,自1914年始,协助杨澄甫教拳达六年之久。从1925年起,牛春明长期在浙江杭州等地教拳行医,所传拳式为杨澄甫的套路,计81式。因牛春明深得杨健侯、杨澄甫父子亲授,加上本人多年结合医术精心研习,功夫纯正,对杨派太极拳的招式、手法、技法有较深的研究。

牛春明拟写一本杨派太极拳书,但未能如愿,30年后他的女儿牛筱灵在其父遗稿的基础上,予以整理完善,1998年9月出版了《牛春明太极拳》,介绍了牛春明所习杨派太极拳。

此外,受过杨健侯指点的杨澄甫弟子还有王其和等人。

关于汪永泉先生(1904~1987)的情况,杨澄甫的著作中未提及,出版的《永年太极拳志》杨派太极拳系传人中亦没有记载,仅《中国太极拳辞典·汪永泉》条目中有简单介绍:“北京人,满族。7岁随父习武,后学艺于杨健侯,l4岁拜杨澄甫为师,精研杨式太极拳,于推手、养生尤有造诣……著有《杨式太极拳述真》,为太极拳著作中的精品”(见该书366—367页)。

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在北京地区杨派太极拳著名拳师是崔毅士先生(1892~1970),他的推手技艺为世人称道赞美。

杨健侯最有名的徒弟是许禹生和李景林。胡星斋(1888--1979),杨露禅先生之子杨健侯先生晚年曾在清朝绿营消防队中任武术教练,教授杨氏太极拳。当时胡星斋先生年约18岁,在绿营消防队当兵,后任军乐队队长,有幸从学于杨健侯先生,达三年之久,同学者有田兆麟、牛春明等数人。因胡星斋先生吃苦好学,人又机敏,颇得健侯先生赏识喜爱被健侯先生召到家中专门教授一年,指点精细,故得杨氏太极拳之精华。后因生活所迫,离京辗转于江苏淮阴等地。旧社会星斋老人家在上海给资本家保镖,解放后在江苏省清江市开设太极拳坊,徒弟很多。在拜别健侯老师时,健侯先生说:“你和我学了三年,比在外面学十年八年还要强,以你的资质练下去定有成就”。60年代迁到沈阳和平区沙山住,当时摔跤、形意、武式以及其他门派上门挑战者,未见有胜出。后凭着高超的技艺和高尚的人品,成为辽沈地区太极拳的代表人物之一,所传弟子俱成为太极拳的佼佼者,主要的是其子胡学智、戴玄等……(戴玄带艺投师,原是形意门,后又把陈式太极拳带来沈阳,在中山公园传授,开陈氏太极普传沈阳地区之先河)。

好了,关于杨健侯的传人资料和杨少侯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